青少年抑郁

之前,这样一则新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也给无数父母敲响了警钟。

43岁的吴月琴用8万字记录下了16岁女儿患上抑郁症后的生活日常。

青少年抑郁

来源:极昼工作室《生二胎后,16岁的女儿确诊抑郁症》

“大女儿会用酒精去喷妹妹”

“每次把妹妹搞哭,她都会哈哈大笑”

“从易怒、割腕,到自杀…如果当初不要小的,也许大的就不会生病了。”

这是一位43岁的二胎宝妈,在自己日记里写下的文字。字字泣血,满是悔恨。心理问题频出,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在“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老师说,这一代孩子的特质、心理需求早已大有不同,可我们的教育方式却并未改变。

教育与孩子之间有着严重的矛盾与冲突,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冲突”,正是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以下内容整理自陈默老师的演讲。

01

“工具化的培养——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冲突

我们今天来讲讲「冲突」:

我小时候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是沙漠里的一粒沙”,但我们当下的孩子不是。

他们认为,“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我要秀给你们看。

他们觉得自己的个体是极其有价值的,是被父母欢迎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他们的自我意识崛起得很早,人的目标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所以,现在的孩子,很早就要去搞清楚自己是谁,将来能做成什么。

但我们有冲突——

我们需要他们是有用的。

我们需要工程师的时候,他们最好是工程师,需要他们是医生的时候,最好是医生。

我们没有意识到冲突,才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02

集体主义——个体化”的冲突

当下,一个孩子来到世上,两岁就手捧iPad。跟iPad在一起,他一边得以独处,一边又和iPad融为一体。

这样的孩子,如果只有两岁的话,他对真实的世界和虚拟的世界是彼此不分的。

他可以在真实世界里,感知虚拟世界的感受;在虚拟世界里,感知真实世界的探索。

这种生存环境,使得他个体化要求很高。

但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依然是集体主义的评价。

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是以他在集体环境里的表现,这个表现主要是对集体化的适应。

这就是冲突。

你让一个极其需要独处的人,在集体化的环境里评价他这样有问题,一些孩子就会感到,他不可能在集体化环境里被评成优等,所以就躲回家去享受独处。

如果我们要让他适应集体化,可我们的教育提供给他集体化的活动了吗?

我们连春游、秋游都想取消了。

一个初中生有没有参加过集体舞蹈?很多都没有。

但是我们却对孩子们有这样的评价。

这就是冲突。

青少年抑郁

03

“平等人格——传统秩序”的冲突

现在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集两代人的爱于一身的,他们的自尊感很高。

而且如果两代人受教育是完备的,那第三代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一定比较强,他们对人格平等要求很高。

你们家的孩子总跟你顶嘴,为啥?

因为他有想法呀。

这就是当下的孩子。

要想不跟他们起冲突,我们的教育就要成长,要了解“被教育者”是怎么回事。

但我们需要成长的是哪一部分呢?我们却没有意识。

04

“互爱需要——竞争环境”的冲突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比较善良。他们爱同类,爱小动物。一个小动物去世,孩子就会嚎啕大哭。

但我们的教育环境,不是提供互爱的环境;我们的教育环境,是高竞争的环境。

有些学生不上学,他跟你说,我不是不要学习,是这个环境让我太难受,你不要问我,我讲不出来难受在哪里。

青少年抑郁

05

“意义寻求——资源抢夺”的冲突

现在的孩子,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生活需求,他们是高起点的。

这一代的需求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追寻理解生命意义的解答,追寻一个宇宙观的形成。

但我们的教育没有变过,仍然在告诉孩子,在教育中我们要得什么?得人上人吗?得更多的资源吗?

即便是过去传统的科举教育,也是要让学生在求知中有乐趣。但现在读书就变成了考试,变成了比赛,谁受得了天天去的地方是比赛场?

有人告诉我,应试教育不改,我们没有办法,大方向是这样。

错!我从来不这样认为,不要往箩筐里扔。有哪个地方不应试,哪个地方不选拔?

问题是在意识上面,请大家深入一点去想一想,我们自身没有求知的欲望,我们不会唤发我们的孩子求知,所以,我们就搞比赛。

教育跟我们当下的孩子不匹配。

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不是个解惑的地方,我的问题小学不能解,初中不能解,到了高中依然不能解……

这就是我们教育要思考的问题。

06

“少子家庭——大班教室”的冲突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降生人间,若是出生于大城市中上等收入家庭,他们成长的空间大多局限于100平方米的住宅。

我曾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其家庭用塑料泡沫围护出一块安全的活动区域,客厅则被各类玩具所充斥。

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婴儿渐渐成长,享受着他们的幼年时光。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室却数十年来一成不变,依然是一群学生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共同学习。

这些在100平方米住宅中长大的孩子,当他们步入这样的教室,面对众多同学和嘈杂的环境,有的孩子会感到极度的困扰,甚至想要逃离回家。

回顾我们自己的童年,那时可能是在仅十余平方米的空间中,与三代人一同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教室的空间感受,与现在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

班级制度数十年来不曾改变,尽管新生人口逐渐减少,孩子们变得稀少,但班级人数的减少似乎并不可能。即使学校面临关闭的风险,也不会考虑缩小班级规模。

在此,我想留下一个问题,“未来的孩子们,在教室里站起来、走出去的需求可能会日益增加,这样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

心理问题也将随着这种压力而急剧上升。”我们是否准备好应对这一挑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呢?

07

最后想跟爸妈们说的是:其实抑郁并不可怕。

就像人都会感冒发烧一样,发热是我们的身体在阻止病毒繁殖,而咳嗽同样能够清除感染异物。人的抑郁状态也是如此。痛苦的情绪,是为了提醒我们,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管是因为周遭的环境,还是某个事件,只要我们接收到了这一“信号”,就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面对、去改变。

青少年抑郁

在那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毕竟,没有一个孩子,会突然抑郁。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85317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fd.com/1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