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杨佳
扫码关注
“起底防沉迷黑灰产”
系列报道
“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事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一方面,网络越来越成为未成年人核心的休闲娱乐渠道;另一方面,网络对未成年用户造成的网络沉迷、不良信息侵蚀等负面影响持续存在。
为此,去年以来,应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各大网络服务提供商加速打造、完善针对未成年人的“青少年模式”和“防沉迷机制”,为该群体在娱乐休闲和网络沉迷之间立起了一道“防火墙”。然而,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堵“防火墙”并不牢固,一笔笔涉及租售手游账号、代过人脸、解除“青少年模式”等的黑灰产交易就能轻易将其攻破。
针对这一情况,7月16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要求持续查处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服务的信息,重点清理以问答等形式教授破解防沉迷系统的信息内容。
值此之际,南方日报、南方+、南方产业智库针对“防沉迷机制”“青少年模式”背后黑灰产业链的运行机制和利益链条展开深入调查,对话律师、学者及技术专家,共同为打击防沉迷之下的行业“黑手”,保障暑期未成年人安全、健康上网等建言献策。
出品 南方产业智库
南方日报记者 许隽 黄晓韵
调研团队 许隽 黄晓韵 周中雨
统筹 程鹏
起底“防沉迷”黑灰产
??现象一
利用“租号”避开防沉迷机制
只花10元即可游戏打通宵
“弟弟刚中考完,暑假在家从早到晚捧着手机打游戏。”近日,广州市民吴先生向记者反映,原本应该限制15岁弟弟玩游戏时长的“防沉迷机制”,没能发挥作用,通过闲鱼、QQ群等渠道,他低价租到了成年人游戏号,10块就能玩一天。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力度,严控其网络游戏的时长、权限、消费额度等等,各游戏平台也在抓紧完善保护机制,但不少违法违规商家仍然钻到了空子。记者发现,在淘宝、闲鱼、百度贴吧等平台上,有大量“号贩子”出没,他们打出“放心租、不会弹人脸”的广告,未成年人最低2元就能租到成年人游戏账号玩上3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在闲鱼上搜索“租号”,弹出的页面最上方会显示“未成年人禁止购买网游类商品”的字样;买家与闲鱼商家沟通的对话框中,也会出现“购买网游类商品需年满18周岁,未成年人禁止购买”的提示。然而,经记者验证,在实际租售环节,商家并不会确认买家的年龄或其他任何实名信息,未成年人下单毫无障碍。
那么,“号贩子”手中的那么多成年人游戏“靓号”,又从何而来?
记者调查发现,在“游戏账号”相关的微博超话、贴吧等上,随处可见“收号”相关的帖子留言。记者通过微博联系到一位“王者荣耀合租”商家李先生,对方表示,自己只收成年人游戏账号。
李先生还说,他收的号基本都是120个皮肤以上,至少2套150级铭文的高质量游戏账号,“可以租6—10元一小时。典藏皮肤多、等级高的极品号一小时20—50元也不成问题。”
记者发现,不少游戏玩家还主动在论坛、贴吧游戏专区下方“放租”或者“卖号”。其中,多数“卖号”的开价500—800元,部分甚至叫价上千甚至近万元。
对此,腾讯方面日前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账号租卖严重破坏游戏实名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而腾讯产品的服务协议中也有明确规定,用户不得将账号以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
据了解,腾讯此前已针对疑似租号行为加强技术对抗,并在2021年12月升级人脸识别策略:假如同一账号在多设备频繁使用,将会触发人脸识别验证,以此降低第三方平台租号的利用率。“但是与利用技术对抗黑产是一个不断攻防升级的动态过程,我们将持续洞察外部情况,结合用户的举报线索提升租号黑产的识别率,进一步增强打击黑产的能力。”
??现象二
商家提供“代过人脸”服务
未成年人游戏人脸验证“秒通关”
“遇到人脸识别弹窗,花了200元商家就帮我解开了。”
近日,16岁的小清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真实经历。几个月前,他通过闲鱼上的“号贩子”低价买到了一个成年人游戏账号,谁料登录没多久就遇到了“系统判断您当前账号可能是未成年人在使用,请配合完成人脸识别”的系统弹窗。
由于号主并非小清本人,他无法通过人脸验证,因此这一买到的游戏号很快就被平台判定为是“未成年人使用”。根据系统要求,他必须重新进行“实名认证”:输入未成年人身份证、姓名,替换原先的成年人账号认证信息。但这样一来,自己辛辛苦苦买到的成年人游戏账号就废了,他本人将再次受到游戏平台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权限、消费额度等的限制。
怎么办?情急之下,他跑到贴吧等各种渠道求助,不一会儿就有商家主动找上了他。
商家告诉他,自己手上有不少成年人的身份证、姓名、照片等信息,按行业里说的话就是“料子”。“快成年的我也有,可以给你换绑上,这样这个人一成年你就能继续登录玩游戏了。”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小清支付了200元,将账号和密码分享给商家后,对方告知他三天后可以正常登录游戏。果不其然,时间一到,小清顺利“上号”,系统再次将其认证为成年人。
记者发现,“代人脸识别认证”已形成完整的黑灰产业链。从获取用户人脸、身份证等实名信息,到提供“代过人脸”认证或直接兜售“过脸”技术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用户前往论坛、电商平台等相关游戏交易分区,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些服务商,并在私下达成违规交易。
还有的商家表示可直接向记者出售可用于“过人脸”的“三色工具包”。对方表示,这是一项“百搭”的技术,学会保准不亏,“它不仅可以破解游戏的动态人脸认证,QQ、微信、58同城等的也都可以。很多需要动态人脸认证的环节,这个都搞得定。”
而就在记者向商家表达了会否违法违规的担忧时,该商家表示“我只是教你学这个技术,怎么用那就是你的事了,我可不会担这个干系。”但随后他又补充道:“其实自己小心一点就行了。做的人这么多,也不多你一个啦。”
??现象三
“暴力破解”成非法商机
3元即可让青少年模式“破防”
记者了解到,青少年模式的设计初衷,是引导未成年用户正确使用网络音视频服务,避免因沉迷视频直播而做出非理性消费等行为。然而,经调查发现,随着越来越多商家找到“破解密码”之法,不少青少年模式已是“形同虚设”。
“在网上找了个人,不到1分钟就把青少年模式解了,爽!”在微博上,化名“小白”的网友骄傲地分享了她解锁B站青少年模式的经历:
7月初,她在刷微博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网友的一条留言:“破bilibili青少年模式,私聊具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私信联系了这位网友,对方声称只要3元就能帮她完成解锁。“真的很快!刚付款还没几分钟,他就说已经成功了,我一刷新果然搞定!666!”
记者以“破解青少年模式”为关键词在贴吧、闲鱼等渠道搜索,发现确有不少商家公开提供相关服务。记者联系到一位商家,按要求支付了30元“破解费”并将被账号密码同步给对方。谁料,等待还不到30秒时间,商家就给记者发来了一个全新的四位数密码,记者输入密码后,青少年模式被成功解开。
该商家还表示,不只是B站,如果有其他不限制输入密码次数的APP“青少年模式”,他也可以尝试为记者解锁。
那么,破解青少年模式的四位数密码,真有那么简单?
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广泛流传“暴力破解密码”的方法:借助算法模拟器或跑密码设备等,按一定顺序对密码进行模拟输入(如:从“0000”到“9999”),直到最终猜对。有名为“kl”的商家表示,根据密码的长度和复杂性,暴力破解所需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年不等。
对此,有专家建议,为提高青少年模式的安全性、稳定性,APP开发者可考虑限制用户密码输入的次数,一旦输错次数超过5次,就执行冻结账号等操作,以防黑灰产人士有机可乘。
APP青少年
模式测评
帮助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机制,成了许多不法商家眼中的“新商机”。一方面,政府及各级单位应加大对此类黑灰产业链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网络服务提供商,尤其是网络音视频平台等也应反思自身青少年模式“留不住人”的原因,未来在功能、内容设计上多下功夫。
经南方日报记者对12款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类APP测评发现,大多数应用开发的青少年模式都存在功能“一刀切”、内容低龄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使用体验。
现象一:内容低龄化
爱奇艺的青少年模式,首页内容均被《墨墨奇游记》、《小公主苏菲亚全集》和《小小世界》等动画内容占据;优酷青少年模式下,首页推荐的内容有《芭比之公主和摇滚训练营》、《迷你小世界》和《芭比歌星公主》等,尽管APP按照0到3岁、4到6岁、7到10岁和11到13岁划分成了四个内容推荐区块,但当记者选择不同年龄段时,发现每个区块下的推荐内容并无太大区别。
相比之下,腾讯视频、B站等的青少年模式页面规划相对合理,不仅页面设计比较精美、简洁,还会根据年龄段提供不同的内容推荐,视频质量也都较高。
现象二:模式易破解
启动互联网APP“青少年模式”后,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时长、权限等会受到一定限制。但他们若想破解“青少年模式”,也有办法。
记者发现,大多数青少年模式的启动和关闭密码都为四位数字,十分简单,且输入错误的次数没有限制,很多熟悉家长数码产品密码的孩子,很快就能破解密码。
此外,记者在测试时发现,在开启优酷、一直播青少年模式的情况下,将APP卸载再重装,打开即可进入正常模式;快手、映客的青少年模式与用户的登陆账号绑定,如若用户将APP卸载再重装,并选择用其他登录方式登陆,即可进入正常模式。
现象三:功能一刀切
按根据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等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网站平台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
记者发现,开启青少年模式后,音视频、直播类APP已按要求对以上操作进行了限制。然而,部分APP的青少年模式中保留的功能过少,“青少年模式”直接变身“傻瓜模式”。
比如,开启快手青少年模式后,既不能评论,也不能搜索;B站青少年模式之下,界面的四分之三均为空白,作者信息、评论区等内容均无法显示。用户不能收藏视频、不能关注优质博主,也不能获取相关优质内容推荐。
整体来看,目前的青少年模式在细节上仍然是不太走心,用户体验不佳,难以吸引大部分青少年群体。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还是得真正开发人性化,符合青少年的功能设置。
■圆桌对话
防沉迷,为何总是
防不住未成年人?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赵占领:
“相关法律法规仍有缺位”
近年来,电商平台、交易平台等为成年用户租赁、买卖游戏账号及游戏虚拟物品等提供了便捷渠道,但也让不少未成年人钻了空子:他们借成年人的名义参与游戏账号交易,通过登录成年人账号的方式成功绕过实名认证,不再受防沉迷机制限制。
事实上,目前国家对于网络游戏账号的买卖确实没有明文禁止,只能通过两方面来进行规范:一是基于用户和游戏企业之间的合同约定和平台所制定的规则,网游公司和平台对游戏账号存在买卖行为或者是他人使用购买游戏账号的行为,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二是基于游戏交易平台和卖家之间的合同约定以及平台所制定的交易规则,来禁止游戏账号的买卖,一旦发现未成年人售卖游戏账号,可以依据协议及平台规则对卖家进行违约责任性质的处罚。
我建议,网络游戏企业对于用户使用严格的实名认证,同时在用户注册账号之后,在每次使用时再进行验证,确保账号的使用人和这个账号的注册人一致的,并通过技术等手段对于账号的出租售卖等行为进行查证与处罚。同时,游戏交易平台在这个游戏账号的租赁、买卖方面,应该尽到更多管理责任,通过平台规则和用户协议加大对平台上卖家出售、租赁账号行为的管理,履行甄别买家是否为未成年人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中心
测评实验室副主任 何延哲:
“打击防沉迷黑灰产不会一蹴而就”
目前,围绕“破解防沉迷系统”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从非法获取人脸、实名身份信息,到直接提供“租售游戏账号”“带过人脸识别系统”服务或销售“过脸”等违规违法软件及技术,各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黑客、代理商、分销商彼此分工明确。
以人脸信息违规获取为例,从技术层面出发,基于人脸特征点的信息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受到黑客攻击就可能导致泄露。但相比传统的网络密码,就算被窃取还可以重设,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一旦被泄露,很可能导致用户个人财产、隐私等信息的彻底公开。其中,未成年人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他们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国家需要加大对防沉迷黑灰产的监管力度,通过法律等手段对此类行为作出严厉处罚。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类黑灰产并非单纯针对“防沉迷系统”,而是瞄准了需要人脸识别的众多互联网平台验证环节。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地方,就会有网络黑灰产蠢蠢欲动。而要打击这类产业链,只能循序渐进,不存在像“特效药”一样能一蹴而就的东西。
我相信,在国家政策之下,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社区、家庭、媒体等多方力量的推动,防沉迷黑灰产的空间会不断受到挤压,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将得到充分保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孙宏艳:
“家长应筑牢第一道防线”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从国家层面入手,应加大防沉迷黑灰产的监管力度,不断推进、加速完善电子身份实名认证系统;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出发,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模式”“防沉迷机制”的管理,持续提高和优化内容供给、功能设计,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需求往往不同,互联网企业可能难以把握他们的使用偏好。因此,在设计防沉迷系统时,企业不应想当然,而要联合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家等多学科专家力量共同进行优质内容池的开发和创作。在此过程中,企业还应多聆听未成年人的声音。
此外,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家长也责无旁贷。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的家庭生活往往更缺乏尊重、宽松的氛围。比如,平时感到不被尊重、缺乏自由、家长经常唠叨的孩子,过度用网程度比一般未成年人高25.9、24.3、24.9个百分点;与家人交流较少、缺乏亲情陪伴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几率也更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在未成年中的渗透率将持续提高。我们呼吁,家长既要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给孩子提供民主和谐的代际沟通、教养方式,也要积极承担教育责任,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和管理,使孩子能合理使用各类互联网产品,筑牢防沉迷的第一道防线。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fd.com/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