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孩子恐惧上学怎么心理疏导,东莞厌学的高中生怎么进行心理疏导?

孩子为什么恐惧上学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脸上洋溢着笑意,走起路来蹦蹦跳跳,无忧无虑,才是童年。

但是有一个在县城上学的学生,本该快乐的童年,脸上却始终充满忧虑,对学校产生恐惧,走到校门口就不敢进了,一天两天,最后家长就不送了,学生暂时辍学,呆在家里,加之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没有老师监督,对成绩更没有信心,更加厌恶学校。

小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家长始终问不出一二三,有人说因为作业的问题,教师体罚学生,打了学生,但没有任何证据。家长找了心理大夫,大夫说有焦虑症,需要心理辅导,再吃点药。

通过熟人关系,家长托人把孩子送到我校,开始进我的办公室,我发现眼神不大对头,一些表现不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班的时候,又不敢进了,家长靠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好歹送进了教室。隔几天再送来的时候,又出现了这种现象。

为了减轻孩子的压力,我嘱咐任课教师,对这个孩子的作业暂不要求。在我校呆了多半周的时间,我发现孩子变了,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课下玩得也开心,今天上体育课,表现也不错,做广播操、跑步、篮球技术练习,都做得很好,始终表现得兴高采烈。

两周之后,这个学生基本正常起来,不再恐惧上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课下和伙伴们打成一片,嬉戏打闹,看不出有任何心理问题,我们都感到很欣慰,孩子的状态就象一个孩子了。

我想到了《下乡养儿》一书,一对高知夫妇养育了一个女儿,在北京上学,忽然产生厌学情绪,学习下降,人际关系也处理不好,对学校产生恐惧,不去上学了。为了矫正孩子的行为,一位心理学家建议他们下乡养儿试试,这对夫妇在北京郊区租了一家民房,让孩子暂时辍学过一下农村生活,和农村野孩子一起玩耍,帮村民喂鸡,看羊下崽,上山砍柴,喂猪,给村妇烧大锅,看村妇贴饼子,一年后,和村里的泥孩子打成一片,身上也脏兮兮的,但各种心理上的问题完全得到矫正,对学校生活也开始向往,回到城里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孩子。

这个孩子的情况,和书中的孩子十分相似,一开始来到学校,不敢进教室,老师暂时放任,不检查作业,她自己在班中找到伙伴,对教室不再恐惧,开始上课时总是低着头,几天后,慢慢抬起了头,开始见了人躲避,后来逐渐和同学打成一片,班空和学生开始追逐玩耍,周一下午第一节是我的体育课,我注意观察这个学生,从站队到操场,整队形、做广播体操、100米短跑,没看出是一个不正常的孩子,据班主任说,下一步逐步和班里孩子一样管理,交作业、上课提问,班级活动,都和正常孩子一样要求。

孩子为什么出现问题?我没有调查出原因,但我可以猜想,全班50多个学生,全校3000多个孩子,学习压力大,竞争力强,教师不断给学生排名,作业做不好,找家长,找学生,甚至体罚,校外时间被老师家长挤压,见不得孩子有空闲时间,放学了再进辅导班,除了语数外加班加点外,强迫孩子再学习各种技能,过分压榨学生的潜能,就象一个气球气充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爆裂,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根子还是望女成凤,望男成龙的思想,学校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学生的童年是痛苦的,不快乐的。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主管部门应制订硬措施,根除应试教育的毒瘤,确实做到不再给学生排名,把双减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下来,缩短学制,降低教材难度,更深层的措施,改革高考制度。学校健全心理干预机构,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行心理干预,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努力开全开足课程,特别是音体美劳课程,努力让学生身心放松,把学校变成乐园,让学生快乐成长。

我特别崇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重视动手操作。从幼儿园开始就贯彻这样的教育理念,一直到九年义务教育完成。这种理念培养出的孩子,热爱生活,融入社会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他们是不会恐惧学校的,如果把学校变成文明的监狱,学生身心不愉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那是悲哀的教育。

让学生爱上学校,这是教育的重大课题。有人说,如果童年不快乐,心里留下阴影,那就会“用一生治愈童年”,如果学生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那就会“用童年治愈一生”。可见,启蒙教育是多么重要。

但愿将来没有孩子再恐惧学校。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85317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fd.com/5741.html